返回首页

关中十八景?

197 2024-04-21 21:16 admin   手机版

一、关中十八景?

关中八景,所在地长安,又名长安八景,是八处关中地区著名的文物风景胜地。西安碑林中有一块碑石,用诗和画的形式描述了关中地区的锦绣河山。这块碑石刻于清康熙十九年 (公元1680年),作者朱集义,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碑面书、画、诗为一体,分十六格,一景一画,即: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

二、关中八景第八景?

关中八景,所在地长安,又名长安八景,是八处关中地区著名的文物风景胜地。西安碑林中有一块碑石,用诗和画的形式描述了关中地区的锦绣河山。这块碑石刻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作者朱集义,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碑面书、画、诗为一体,分十六格,一景一画,即: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

三、关中八景诗句?

有的因为关中八景是古代著名的旅游景点,文人墨客都会赞美其美景,留下许多诗句,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洛阳桥头春波绿,园林数亩云埋树”、“徐福泛湖白羽仙,翩然此去无人见”、“沉醉异乡春晼晚,燕山夜赏夜皆寒”等等。关中八景包括长安落日、洛阳桥春波绿、泾阳秋月、临潼春雨、咸阳晨曦、华阴晓色、华山晴雪、渭水濛濛雨,每一景都有其美妙之处,值得我们去一探究竟。

四、关中八景特点?

1华岳仙掌

游人越过华山苍龙岭至将军石,便可清晰地看到朝阳峰危崖上五指分明,宛如一只巨人左手掌迹。此崖曰“仙掌崖”。

2曲江流饮

曾是我国汉唐时期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曲江池两岸楼台起伏、宫殿林立、绿树环绕、水色明媚。每当新科进士及第总要在这里乘兴作乐,放杯至盘上,放盘于曲流上随水转,轻漂漫泛至谁前,谁就执杯畅饮,遂成一时盛事。

3雁塔晨钟

雁塔为西安市荐福寺内的小雁塔。塔旁保存着一口金明昌三年铸的两万多斤重的大铁钟。过去,每天清晨都要按节律敲击大铁钟,向人们报晓。清脆而洪亮的钟声,远震古城内外。

4咸阳古渡

横贯关中的渭河,从古秦都咸阳旁边流过。据记载,“咸阳古渡”建于嘉靖年间,渡口处建有一座木桥,通陇通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

5草堂烟雾

位于秦岭主峰北麓的草堂寺有一井,井口常有烟雾升腾而出,与周围山岚水气及草堂寺上空缭绕的香烟混为一体,形成草堂烟雾的美景。

6灞桥风雪

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像冬日雪花飞扬。

7骊山晚照

“骊”在古汉语中是黑色骏马的意思。古时山上松柏满坡,林涛滚滚,从远处看去,郁郁葱葱,活像一匹奔腾青骏的骊马立于渭河平原,美如锦绣,故称骊山。每当夕阳西下,云霞满天,苍山秀岭涂上万道红霞,景色妩媚动人,酷似一匹“火焰驹”。

8太白积雪

太白山崇高峻伟,草木繁盛,海拔 3000 米以上地带发育有第四纪末冰川。由于山高云淡, 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终年积雪不化。即使三伏盛暑,仍然白雪皑皑,银光四射,其景致格外壮观美丽。

五、关中八景是哪八景?

这八景是:“华岳仙掌”在华山;“骊山晚照”在临潼县;“灞柳风雪”在西安市东;“雁塔晨钟”在西安市南郊;“曲江流饮”在长安县境内;“咸阳古渡”在今咸阳市;“划堂烟雾”在户县;“太白积雪”在太白县境内。

拓展资料

旅游时间

1、雁塔晨钟:最好的时间是花开的春天和金色的秋天,如果不怕冷,也可以冬天去看雪景

2、太白积雪:是一定要在六月天去是最好的

3、灞桥风雪:只有在4月的中旬到月底才能看到

4、草堂烟雾:要在深秋或着冬天去看

5、华山:当然是在每年的6—8月份,这样进到山里才不会觉得冷

6、咸阳古渡:只要不是在冬天去都可以,但是夏天比较热,所以春秋最好

7、曲江流饮:这里当然是春、夏、秋时总相宜了

8、骊山晚照:一般来说春、夏、秋都可以,但是在具体的月份中最好避开7、8月。

六、关中八景包括哪些?

关中八景,所在地长安,又名长安八景,是八处关中地区著名的文物风景胜地。西安碑林中有一块碑石,用诗和画的形式描述了关中地区的锦绣河山。这块碑石刻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作者朱集义,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碑面书、画、诗为一体,分十六格,一景一画,即: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

关中八景介绍:

华岳仙掌

西岳华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东120公里的华阴市南。北濒黄河、南依秦岭,奇峰突兀、巍峨壮丽,以“险、奇、峻、绝、幽”而名冠天下。旅游区内著名的景观点有玉泉院、青柯坪、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长空栈道和东、西、南、北峰。东峰观日出已成为旅游者所喜爱的观光游览活动。1994年,新建黄南峪道竣工通车,华山索道将于1995年底投入营运。华山西岳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模宏大,文物众多,目前正在修复并对外开放,供中外游客参观游览。

骊山晚照

骊山位于陕西临潼区城南地区,西距西安市25公里。是秦岭东端的一个支脉,海拔800米,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系秦岭山脉一个支峰,最高峰仁宗庙海拔1256米。“骊”在古汉语里是黑色骏马的意思。古时山上松柏满坡,林涛滚滚,从远处看去,郁郁葱葱,活象一匹奔腾青骏的骊马立于渭河平原,美如锦绣,所以人们叫它骊山。山上有两峰,称东绣岭和西绣岭,均满披青松翠柏,郁郁苍苍。每当夕阳西下,云霞满天,苍山绣岭涂上万道红霞,景色妩媚动人,酷似一匹“火焰驹”,因此,这一美景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骊山晚照”。

山腰有兵谏亭,是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被捕处。过后,可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西绣岭第一峰上的烽火台。历史上“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周幽王为博取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骊山秀丽的风景和诱人的温泉吸引了后代的王宫贵族。周、秦、汉代都在这里建立了离宫,到了唐代,皇室大兴土木,先建汤泉宫,后建温泉宫。公元747年,唐明皇令匠人扩建离宫,从此改名华清宫,华清池是杨贵妃休浴处,今已建成游览区和疗养所。

雁塔晨钟

这里的雁塔指的是西安市城南荐福寺内的小雁塔。塔旁保存着一口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铸的2万多斤重的大铁钟。

过去,每天清晨都要按节律敲击大铁钟,向人们报晓。清脆而宏亮的钟声,远震古城内外。小雁塔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荐福寺的佛塔。荐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李治死后百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15级,是密檐式砖构建筑,塔形秀丽,是我国唐代精美的建筑艺术遗产。小雁塔内有一口金代铸成的大铁钟,钟声清脆悦耳,10公里之外都听得清楚,人称“神钟”。钟高4.5米,重10吨,上面刻有“皇帝万岁,臣佐千秋,国泰民安,法轮长转”16字吉祥语。据说如果有人思念远方的亲人,只要把亲人的名字和去处写在一张黄笺上,钟声就会把思念之情传到千里之外的亲人耳中.因此“雁塔晨钟"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

曲江流饮

曲江流饮,曲江池位于西安市南郊、距城约5公里。它曾经是我国汉唐时期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

常年的曲江池两岸楼台起伏、宫殿林立绿树环绕水色明媚每当新科进士及第、总要在曲江赐宴。新科进士在这里乘兴作乐,放杯至盘上,放盘于曲流上,盘随水转,轻漂漫泛转至谁前。谁就执杯畅饮遂成一时盛事“曲江流饮”由此得名。

草堂烟雾

位于钟馗故里秦岭终南山的圭峰山北麓的户县草堂镇草堂营村。创建于后秦,后秦王姚兴迎西域高僧鸠摩罗什于此,率三千弟子一起翻译佛经。今寺内有建于唐代的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一座,塔北竹林内有一井,井中常有烟雾升腾而出,与周围山岗水气及草堂寺上空缭绕的香烟混为一体,形成草堂烟雾的美景,为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

草堂寺,相传始建于晋代。日本的日莲宗视草堂寺为祖庭,1982年为草堂寺奉送高级木质鸠摩罗什雕像,以永久纪念。每年该宗都组团来此参拜,与中国佛教界进行交流。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一座高2.33米八面12层,全部使用西域玉石相拼而成。玉色灿烂莹润,每曾玉色不同,故此塔又称“八宝玉石塔”塔前有二柏一井,人称“二柏一眼井,爬柏龙雀树”。传说当年井中央有石一块,每见一蛇卧石上,辄有白雾冲天而上缭绕于帝都长安,因而被称“烟雾井”,形成“草堂烟雾”。

灞柳风雪

灞桥位于西安城东12公里处,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

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了桥,故称“灞桥”。王莽地皇三年(23年),

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以后在宋、明、清期间曾先后几次废毁,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重建桥,但桥已非过去规模。直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巡抚杨公恢才按旧制又加建造。桥长380米,宽7米,旁设石栏,桥下有72孔,每孔跨度为4米至7米不等,桥柱408个。1949年后为加固灞桥,对桥进行了扩建,将原石板桥改为钢混凝土桥,现桥宽10米,两旁还各留宽1.5米的人行道,这大大地改善了公路交通运输。

灞河是发源于秦岭蓝谷的一条河,横贯西安东部,向北注入渭河。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像冬日雪花飞扬。自古以来,灞水、灞桥、灞柳就与送别相关联。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唐时就有“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的风气,为文人骚客所乐道。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灞桥风雪”从此被喻为“关中八景”之一。

咸阳古渡

"咸阳古渡几千年"。就是咸阳的渭河渡口,横贯关中的渭河,从古秦都咸阳旁边流过。古桥遗迹,

在隐没百年后数年前重现人间。

据咸阳地方志记载,“咸阳古渡”建筑于明嘉靖年间,渡口处建有一座木桥,通陇通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咸阳古渡”为古长安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处于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木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的交通、经济、军事,以及渭河流域的桥梁建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证。

太白积雪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位于眉县、太白、周至三县交界处。主峰仙台海拔3767米,自然保护区 5.4万公顷,

距西安120千米。太白山得名已久。《水经注》载:“汉武帝时,已有太白山神祠,其神名谷春,是列仙传中人”,《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主峰之西,因号为太白山。太白山崇高峻 伟,草木繁盛,海拔3000米以上地带发育有第四纪末冰川。山巅有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和玉皇池4个高山湖泊,池水清澈,深不可测。由于山高云淡、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终年积雪不化,即使三伏盛暑,皑皑白雪,仍然莽莽天际银光四射,其景致格外壮观美丽,是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积雪”。

有诗云:

华岳仙掌望崤涵,雁塔晨钟响城南。

骊山晚照披秦地,曲江流饮绕长安。

灞柳风雪三春暖,太白积雪六月寒。

草堂烟雾紧相连,咸阳古渡几千年。

七、关中八景的由来?

西安碑林中有一块碑石,用诗和画的形式描述了关中地区的锦绣河山。这块碑石刻于清康熙十九年 (公元1680年),作者朱集义,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碑面书、画、诗为一体,分十六格,一景一画,即: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

关中八景,所在地长安,又名长安八景,是八处关中地区著名的文物风景胜地。

第一幕:华岳仙掌

“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山以它的奇瑰壮观与神奇传说,成为“关中八景”之首。舞美影像将华山的“险、奇、峻、绝、幽”呈现在舞台。

第二幕:太白积雪

太白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盛夏三伏仍白雪皑皑,十分壮观。这一幕的舞美影像也是对全剧舞美水墨风格的典型体现。灰色调画面呈现水云氤氲的流动感。雪山在屏幕上呈现,映衬着屏幕前方演员扮演的雪山。进而屏幕暗下,飘起了鹅毛大雪,配合音乐与拟人雪山营造了六月飞雪的诡异灵动。

第三幕:曲江流饮

曲江是汉唐时期一座富丽堂皇的开放式园林,曲水流觞的故事别具雅趣。影像中,春光明媚的曲江畔,溪水洄流,片片花瓣逐水而流,花枝摇曳招展,光影、亭台、水中的鱼儿,让场景更显生趣。在欢快的乐声中与舞蹈,观众将重新看到古代文人们“曲水流觞”的文雅游戏,并重读杜甫的《丽人行》。

第四幕:雁塔晨钟

雁塔晨钟是八景中唯一以声作景的。舞美影像依次呈现禅院景象、佛殿内佛像庄严,以及佛光聚合,形成巨大的莲花座。最后,青石佛塔外景旋转,仿佛述说着佛法无边,与青灰衣僧人的《扫地禅》、天女的起舞共同形成静静的梵唱,表现出佛国禅境。

第五幕:灞柳风雪

自古以来,“折柳赠别”为文人骚客所乐道,灞水、灞桥、灞柳便与离别息息相关。每年初春,灞桥边柳絮纷飞,有如冬雪。本幕中,绿色纱幔垂挂悬吊,营造春日绿柳的轻盈感觉。影像中,摇曳的柳枝与演员共同组成了一幅杨柳依依,柳絮飘飞的画面,十分唯美。大诗人李白与友人的惜别之景跃然舞台。

第六幕:草堂烟雾

草堂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个国立译场,位于西安市鄠邑区草堂街道。塔前一口古井内常年出现烟雾升腾奇景,加上终日缭绕的香火而得名“草堂烟雾”。视频影像将草堂寺与松柏、竹叶写意呈现,烟雾缭绕的中国风水墨丹青别具雅致。当道具莲花在井口上方盛开,影像画面继而烟雾云散,莲花开遍,幽静飘渺。

第七幕:咸阳古渡

咸阳古渡是秦中第一大渡,舞美影像诗意再现咸阳古桥建成到毁坏的历史过程,以及千百年来咸阳古渡上往来不绝的渔舟与人。简洁的笔画呈现出咸阳古桥修建的场景,叠加在画面上的河水奔涌影像溅起朵朵浪花。在战争中,古桥终毁于战火,在熊熊烈火里,古桥坍塌过程清晰可见。汹涌的浪涛、古朴的摆渡人,咸阳古渡千年古风舞台再现。

第八幕:骊山晚照

周秦汉唐以来,骊山是皇家园林地,当夕阳西下,景色格外绮丽。舞美影像首先在石刻纹理上依次呈现周、秦、汉、唐等文字,并叠加展现具有这些朝代特点的画面,如兵马俑、壁画、铜鼎等画面。霞光之后,影像画面由纸张质地,不着一笔的画面,到笔锋勾勒风景轮廓,再到上色,栩栩如生地呈现了一幅幅骊山不同季节的场景以及典故特写。

八、关中八景合体字?

关中八景”因其大都地处西安(古称长安)及其周边地区,故也叫“长安八景”。西安碑林现有一幅《关中八景图》石刻,刻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由时任河东盐使朱集义咏诗作画,描述了关中八景。这八景是: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关中地区还流传着一首八景佚名诗:华岳仙掌首一景,骊山晚照光明显。灞柳风雪扑满面,草堂烟雾紧相连。雁塔晨钟响城南,曲江流饮团团转。太白积雪六月天,咸阳古渡几千年。

九、关中八景碑面?

“关中八景”,即位于陕西关中腹地的八处风景名胜。在这方碑石中,朱集义以长安为中心,将“八景”按照自东向西的地理方位顺序排开。关于“八景”的说法,在关中地区自清代以来就已约定俗成,只是顺序略有不同。有诗云:“华岳仙掌望崤函,雁塔晨钟响城南。

骊山晚照披秦地,曲江流饮绕长安。

灞柳风雪三春暖,太白积雪六月寒。草堂烟雾紧相连,咸阳古渡几千年。”

十、关中八景是什么?

陕西过去有句话叫“八景绕长安”,所以地方把“关中八景”叫“长安八景”。其实八景并不都在长安,多在关中地区,所以称“关中八景”。这八景是:“华岳仙掌”在华山;“骊山晚照”在临潼县;“灞柳风雪”在西安市东;“雁塔晨钟”在西安市南郊;“曲江流饮”在长安县境内;“咸阳古渡”在今咸阳市;“划堂烟雾”在户县;“太白积雪”在太白县境内。“关中八景”是什么时代定名的?说法不一,有说出自唐代,有说是明清,尚无定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