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围城效应的旅游地

来源:www.shenzhenu.com   时间:2022-04-24 22:02   点击:102  编辑:巩彪   手机版

城市具有旅游目的地属性。城市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购物和享受的天堂。城市所积累的自然、历史文化遗存、遗产,使每一个现代城市都具有一定个性特色的旅游吸引物;旅游的八大要素包括吃喝、住宿、通行、游览、购物、娱乐、营销、环境的优化组合,使得城市具有强大的旅游功能,成为那些追求城市旅游体验人们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还具有旅游客源地属性。城市居民总体上具有比非城市居民更强烈的旅游体验追求,较高的固定收入,还有相对自主支配的闲暇时间,因而具有较强势的旅游出游率、较高的旅游消费能力。现代旅游规划,几乎都把客源市场锁定在城市。二重性所形成的“围城”效应看过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一定记得小说所揭示的爱情现象:“恋爱就像一座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生活何尝不是一座城呢?”这可用来借喻城市旅游地二重性所形成的“围城”效应。旅游经济是流量经济。城市旅游有两个重要流量,一是城市所接待的入城旅游流量。游客在城市滞留的时间越长,消费越多,所引起现金流量越大,过夜旅游流量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二是城市的出游流量,包括城市居民的区域游、国内游、出境游流量。对城市经济的成长来说,出游流量的旅游消费在外地,经济影响似乎是负面的,但具有重大的学习效应,培育了一批具有高质量旅游体验经历的挑剔旅游群体,会把城市外面世界的精彩旅游经历和旅游发展和服务经验带回城市,可以促进城市旅游吸引物的品牌培育和旅游体验与服务质量的提升。“外面的人想进来”,形成入城(市)旅游流;“里面的人想出去”,形成出城(市)旅游流,这是“围城”效应在旅游流量方面的表现;同时,在空间上还表现为旅游基础设施配置的“围城”效应,在中小尺度的空间范围内形成城市中央游憩商务区或旅游商务区(CRBD/TBD/CBD)和环城游憩带(ReBAM);在大中尺度的空间范围内形成复合型的核心―边缘结构。 “围城”效应的形成是由客观规律所支配的,有其特定的动力机制。(1)需求驱动对城市旅游目的地的旅游需求取决于游客地位与偏好(收入/出游方式与类型/旅游体验程度与类型/ 旅游目的地类型)、游客与客源地距离(经济距离如时间、成本/文化距离如同质、异质/ 服务成本与质量/ 季节性 )。目前,中国人均收入已经突破1000美元,居民旅游消费释放跨入小康假期的新阶段。国内旅游市场需求规模之大与出境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成为各地旅游发展竞争的最激烈领域。进入小康社会的中国人开始有114天的节假日,一年中有1/3的时光可在休闲中度过,蕴含着巨大的旅游市场需求潜力。新的旅游细分市场需求表现出三个典型特征:一是休闲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仍然是大众旅游的主导消费模式,对知识性、真实性、新奇性、生态性等高附加值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量持续上升,事件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海洋旅游等新的旅游空间和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二是会议、展览与旅游相互促进,商务会展旅游和都会旅游成为许多城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新竞争高地;三是旅游消费逐渐向个性化、家庭化和亲情化方向发展,旅游价值目标追求已经由传统的三S(Sunshine―阳光;Sea―海水;Sand―沙滩)向三N转型(Nature―自然;Nostalgic―怀旧;Nirvana―超脱),城市居民倾向于选择放松精神、回归大自然的休闲型、度假型旅游;农村居民盼望有豪华现代化的都市旅游体验;包价旅游越来越受到自助或自驾车旅游的挑战;旅游者期望获得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参与性;生态旅游成为时尚。旅游的“围城”效应正是由旅游细分市场需求所推动,并不断深化,演绎出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2)供给诱动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必须有满足旅游者体验需求的要素或服务供给(旅游吸引物)。所有的供给是过程累积的成果,既有自然过程累积,又有历史过程累积,共同构成自然、历史遗存与遗产;还有提供过程与场景体验的服务供给。城市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与高级建筑物,区位与通达性,招待礼节与文化资源,包括节赛事件、会展、形象、品牌、媒体、综合实力……,都会给旅游者带来诱惑或吸引。供给应对需求,城市旅游流量便油然而生。(3)营销驱动旅游产品同其它产品一样,受营销的影响比较大。人们生活在现代传媒时代,铺天盖地的营销广告、旅游节事活动、文艺体育活动对旅游者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旅游流量的形成与营销驱动有密切关系。(4)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两条重要路径,也是城市规模和实力成长的重要动力。城市由小变大,最后成为都会城市,得惠于城市化进程的推动。旅游的“围城”效应既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